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袁淑湄/博士生
當前房價高漲之因,並非住宅「供給不足」,乃在於「假性需求」。
近來台北都會區房價高漲,部分房仲業者與社會輿論認為,因應之道為儘快興建市區與郊區之間的大眾運輸系統,並在偏遠地區增加住宅供給量。然而台北都會區目前並非「供不應求」,而是空屋和餘屋居高不下,投資客不願以低於購入價格,將房屋賣給真正有需求的自住者;另外,部分理應沒有能力購屋的自住者,在房價高漲氛圍下,擔心再也買不起房屋,遂在政府釋出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下,急於進場購屋,於是除了投資客外,另一群人又撐起了房價。
在經濟學上,「需求」定義為消費者有「意願」且有「能力」購買。住宅投資客,有能力購買卻沒有居住意願;部分急於進場的消費者,沒有能力購買卻有居住使用的意願。這些假性需求使得房價支撐在不合理的水準。
部分輿論建議讓購屋者到郊區購屋,並把都會區周圍的農地變更為住宅區。然而,這個說法忽略台北都會區仍有許多空餘屋,且只把住宅視為投資商品。事實上,恣意增加郊區的住宅供給量與變更綠地為建地,將造成都市蔓延與發展無效率,反而增加另一處可供炒作的市場。
另外,吳揆指出,由於景氣剛復甦,怕造成全民經濟動盪,因此不能「打壓房價」,令人不解。對有實際居住需求者而言,若已有一棟房屋,高房價將使他在換屋時,必須補上更多差價,排擠維持其他生活品質的支出,才能挪做住宅支出之用。至於景氣剛復甦之說,也令人不解,房地產市場熱絡程度,應與民眾口袋裡的錢有關,是經濟景氣的反映結果。如今政府不僅忽略屋價被哄抬而飆漲,民眾買不起住宅的事實,卻反過來說,一旦房價合理化,房地產市場將不熱絡,使得總體景氣變差,因此不能打壓。此乃倒果為因。
當前房價問題在於假性需求,政府應盡力使房價合理化,而非增加供給。可行作法包括,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抑制短期投資炒作;建立市場交易秩序,使房地產交易資訊透明;進行漸進式稅制改革,營造公平合理的稅賦環境;增加中南部就業機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日前「無殼蝸牛」提出多項房價合理化訴求,包括健全房市、公平補貼等,值得各界理性討論。
(本文原載於2010年4月5日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