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政策殺人 【自由時報社論】2011-05-09

政策殺人
【自由時報社論】

明年總統大選前哨戰已然開打,現任總統馬英九因為民調支持度落後,心急之下,開始政策利多大放送,有時因為民意反對而政策急轉彎,例如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有時想討好選民疑似政策買票,例如軍公教加薪三%,提高各項公糧稻穀收購價格每公斤三元,提高民眾購屋優惠貸款額度與年限等,卻因手法粗糙,或時間點不對,甚至不顧國家財政困難,引發外界的批評與反對。尤其,有些政策看似利多,其實是利空,甚至毒藥,一旦民眾誤食,恐怕會發生悲劇,原本的政策受益人反變成受害人,政策救人變成政策殺人。

而政策殺人方面,最具象徵性的就是提高民眾購屋貸款最高七百二十萬元,年限提高到三十年。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表示,「奢侈稅」尚未上路,馬政府又推出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不但凸顯政策毫無章法,更無助於房市改善,反倒可能讓青年一時誤以為是購屋利多,結果將陷入「政策陷阱」,建商則因此獲利,令人懷疑根本只是在討好建商。事實上,我們並不認同此一政策是在救建商,因馬政府若有意救建商,就不會推出奢侈稅,而是馬政府只想討好年輕選民,卻未做好政策評估與配套,也不了解房地產市場的實務,以生活無虞的高階官員的角度思考,才會做出這種背離現實的毒蘋果政策。誠如外界所言,這樣的政策不但無法幫年輕人買到合適的房子,還可能留下可怕的副作用,讓年輕人剛離開校園,一踏入職場就淪為屋奴 。

房價過高,多數民眾買不起房子,已成民怨之首。馬英九想要順利連任,如果不能解決這個民怨之首,可能會落得被淘汰出局的命運。因此馬政府最近才會下猛藥,先推出奢侈稅,繼之,又為幫助年輕人購屋,將政府所有優惠房貸作一整合,提高額度與年限。坦白說,這樣的政策是「愛之適以害之」。讓我們回顧此波房價上漲的過程,精確的說,大台北地區的房價從二○○三年SARS後谷底反彈,一路上漲至今,其間只有二○○八到二○○九年因全球金融海嘯出現小幅修正,今年農曆春節過後更出現所謂群魔亂舞的噴出行情,房價所得比不斷升高,各種報告紛紛出爐,顯示一般年輕人必須不吃不喝工作三十年才能在台北市買一戶三十坪的房子。若是台灣民眾多年來所得不進反退的事實無法改善,年輕人大概終生無法實現在大台北地區購屋的夢想。

房地產泡沫是所有金融泡沫中後果最嚴重,代價最慘烈的。日本一九九○年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歷經二十年猶陷在失落的谷底,而台灣此波房產的飆漲,除了通膨保值之心理預期外,主要是投資客炒作中資、國際熱錢的題材,而政府也成了助漲幫凶所形成的投機行情,房價失控之情況,連多數業者都憂心一旦泡沫破滅,不僅重創產業的發展,更將牽累總體經濟。如此警訊導致政府在民意壓力下祭出「奢侈稅」,意圖將投資客逼出市場,讓房價回穩。由此看來,政府顯然了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癥結,在於房價太高,貸款如何取得,只是次要問題。但政府解決購屋問題,卻從貸款著手,可謂本末倒置,並未抓到問題的核心。

以市場交易實況論,台北市中古屋的平均成交價,最近約為一坪五十萬元,若是政府提高七百二十萬元優惠貸款,加上三成自備款,一般民眾可在台北市買到二十坪中古屋,扣除三成公設,實際坪數約十四坪。年輕人若是花一千萬元買這種房子,將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住十四坪的房子,一對夫妻居住都嫌太小,根本沒有多餘空間安置小孩,因此買這種房子,可能被迫無法結婚,即使勉強結婚,也不敢生小孩。二是,七百二十萬元貸款,即使延長至三十年攤還,每個月也必須償還近三萬元,而以台灣當前平均每月薪資約四萬元,繳了房貸所剩無幾,必須節衣縮食三十年,退休後只剩一戶又舊又小的房子。這樣奮鬥一生的意義在哪裡?

僅舉馬政府提供優惠購屋貸款一例,民眾就可了解錯誤政策後果之嚴重性。若房價未能回歸常軌,連中產階級都買不起房子,此際提供對弱勢者彷如天文數字的貸款,使他們勉強可購屋,不啻要讓他們承擔高房價的後果。這樣的政策不要說救不了現在的弱勢者,還讓下一代也提早成為政策錯誤的犧牲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